【检验临床经典案例】离不出来的血清

发布时间:

2017-02-23


  【案例经过】
  前几天上午,我在生化室轮班,上机做标本时发现一管血很奇怪,量有5ml左右,但离了两次心都没看见血清析出,量太少,无法上机。我起初以为血是刚抽的,将它温浴10分钟后,再次离心,还是老样子,血液仍呈胶胨状,血清析出非常少,这就奇怪了!
  这时,我想起以前有文章写到,一般一管血血球很多,血清很少,无论怎么离心都离不出大量血清,通常可能会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新生儿生理性红细胞增多等情况造成的。我看了看病人的住院信息:住老年科,男性,89岁。调出血常规结果看到此病人的RBC与HB并不高,HB73g/L,还是贫血患者,以上血细胞增多原因均可排除。我找来了凝血常规与血常规的血与生化血对比,发现凝血常规与血常规的血血浆较多,血球细胞不是很多,生化血没加抗凝剂,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血清无法析出呢?
 
 
  重抽来的血也是一样,离心后血清无法析出,量太少,我只好将两次的血清放到一起来上机,总蛋白:88.3g/L,白蛋白:25.5g/L,球蛋白:62.8g/L明显增高,免疫球蛋白IgG:32.62 g/L也明显增多。
 
 
 
  看到球蛋白增高这么多,想起以前书本上说过,此病人很有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MM)或者巨球蛋白血症,我赶紧找电话给临床建议他们加做血清蛋白电泳、尿B-J蛋白、骨穿等检测。几天后,骨穿结果明确诊断该病人多发性骨髓瘤。
  回家查看相关资料得知,生化血清不析出,经37℃水浴后,血液仍呈胶胨状,血清无法析出,病人可能为多发性骨髓瘤(MM)或巨球蛋白血症等病例,此类病人血浆中均含有大量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异常免疫球蛋白与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形成蛋白复合物,造成血液粘稠度增高,引起血栓,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血块不收缩,析不出血清。
  终于,离不出的血清谜团解开了。自己虽没有为临床诊断提供直接帮助,但给临床提了点小建议,也算是为临床诊断给了一点提示,后来想想,心里还有点成就感的。
  【心得体会】
  检验与临床是不分家的,两者有相辅相成之效,检验服务于临床,临床给检验以证实,我们检验工作人员在检测标本时也会获得一定的病人信息,这可能与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关系,可以给临床医生诊疗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是很宝贵的。
  我们检验人员虽从事的多为实验室工作,平时也应多了解学习临床诊疗知识,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要积极寻找答案,多运用相关临床知识来对问题答案进行证实。
  工作中,我们也要积极与临床沟通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探讨,这样在临床诊疗中就会呈现临床检验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