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IVD 集采扩围至分子诊断,上游原料企业会受影响吗

发布时间:

2025-10-15


在行业政策动态的持续影响下,2025年体外诊断(IVD)领域集采范围进一步扩围至分子诊断。这一举措引发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上游原料企业,其在新政策格局下的发展态势备受瞩目。分子诊断作为IVD行业中技术含量高、发展迅速的细分领域,集采扩围将从多维度对上游原料企业产生深远影响。

 

(显色底物ADPS

 

一、集采扩围下分子诊断市场的变革

分子诊断凭借准确的检测特性,在病情诊断、遗传病筛查、癌瘤基因检测等多领域广泛应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海内外分子诊断市场规模约160亿美元,到2024年预计增长至195.61亿美元。随着集采扩围,分子诊断产品终端价格将面临下行压力。以往,部分分子诊断试剂价格高昂,限制了其普及。集采通过以量换价,促使产品价格回归合理区间。例如,在一些已开展的IVD集采项目中,化学发光试剂等产品价格降幅超50%。分子诊断试剂进入集采后,同样可能出现大幅度降价,以提高产品可及性,让更多患者受益。市场格局也将随之重塑。集采中标企业有望凭借价格优势与稳定供应,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头部企业凭借规模效应与成本控制能力,在集采竞争中更具优势。而部分中小企业可能因无法满足集采要求或难以承受价格压力,面临市场份额萎缩甚至被淘汰的风险。

 

二、上游原料企业面临的直接冲击

1.价格传导压力显著

上游原料企业先是面临价格压力。分子诊断试剂成本中,原料占据重要比例。集采后试剂终端价格下降,中游试剂生产企业为维持利润空间,必然将成本压力向上游传导。原料企业可能被迫降低产品价格,导致利润空间收窄。据相关数据统计,在以往IVD集采涉及的领域,上游原料价格平均下降15%-30%。

2.订单需求波动加剧

集采中标结果的不确定性,使上游原料企业订单需求波动加剧。若某家试剂生产企业未中标集采,其产能将大幅缩减,对原料的采购量也会相应减少。反之,中标企业若大幅扩大产能以满足集采需求,又可能短期内对原料需求激增。这种订单需求的大幅波动,给上游原料企业的生产计划与库存管理带来挑战。原料企业难以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可能出现生产过剩或供应不足的情况,增加运营成本与缺货风险。

 

三、上游原料企业的应对

1.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

原料企业需优化内部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在采购环节,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通过集中采购、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生产过程中,引入先进生产技术与设备,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物力浪费。加强质量管理,降低次品率,避免因质量问题导致的成本增加。通过精细化成本控制,提升企业在价格竞争中的灵活性。

2.技术创新与产品多元化

持续投入研发,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与质量水平,是企业应对挑战的核心策略。一方面,针对现有原料产品进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性能与稳定性,满足分子诊断试剂对原料更高的质量要求。另一方面,拓展产品种类,开发多元化原料产品线。除满足主流分子诊断技术的原料需求外,布局新兴技术领域的原料研发,提前抢占市场先机,降低对单一产品或技术的依赖。

3.供应链优化与合作加强

构建稳定、灵活的供应链体系,原料企业应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协同,与试剂生产企业建立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应对集采带来的市场变化。通过信息共享,提前了解试剂企业生产计划与需求变动,合理安排生产与库存。同时,拓展原料供应渠道,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保障原材料稳定供应。对于有条件的企业,可考虑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实现部分关键原材料的自主生产,增强供应链的可控性。

IVD集采,AD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