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实验中你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

发布时间:

2020-09-15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血栓与止血试验结果错误的发生大多来自分析前,因此保证止凝血试验标本的质量对实验结果准确性的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一、病人自身的准备及影响因素

1、年龄:以年龄不同所确定的参考范围解释新生儿和婴儿的止凝血试验结果非常重要,有很多学者报道了年龄与性别对血小板功能和凝血活性的影响。

2、身体状态,疾病、月经期、妊娠期、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等。

3、药物:国外学者曾研究了门诊病人服用药物对临床检验项目的影响。

4、生活习惯:吸烟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vWF和其他凝血因子水平增加,并可使凝血酶生成及血小板激活增加; 要戒烟呀!

5、季节变化:清晨血小板最易激活,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最高;寒冷季节,血凝活性增加,使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病率增加。

二、标本的采集

1、患者在采血前应处于静息状态或抽血前有15-30分钟的休息。 剧烈活动可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

2、采血技术或采血过程的影响。采血应做到一针见血。采集完毕后立即与抗凝剂混匀,同时要避免用力振摇。

3、采血的部位:标本采集严禁在输液管中采血,特别是输入肝素时或附近进行。

4、血凝管影响:血凝管的使用要标准化即使用硅化玻璃管,可避免内源性接触途径的激活。普通玻璃管影响最大的是Ⅷ因子的活性,可使其明显降低。

三、标本的运输和储存

1)、标本需要在室温下运送,因低温会损伤血小板,活化因子Ⅶ和因子Ⅺ,使PT,APTT结果缩短。

2)、新采集的标本,最好在2h内将血浆分离出来。

3)、当前不能做的标本,冷冻在-20℃的冰箱内。 

4)、需要存放较长时间的标本冰冻存于-80℃的冰箱内。

5)、冰冻的血浆融化时不能静置于室温中逐渐融化,这样会有纤维蛋白遇冷沉淀蛋白析出,应放在37℃水浴中轻轻摇动,使其迅速溶化。

四、温度与时间的影响:

凝血因子中,以因子Ⅴ和Ⅷ在离体后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变性失活,这种失活可随温度的升高而加速。从而导致标本因从采集到分析时间延长而使PT和APTT时间延长。

标本存放的温度和时间的不同,可影响凝血因子活性。

血液离体即开始变化,随存放方式和时间不同,凝血因子逐渐消耗或激活,特别是V、Ⅷ、Ⅸ因子消耗和Ⅶ 因子的激活较为明显.

 

凝血实验,抗凝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