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s在烘干结晶过程中粉末粘黏在一起,还能使用吗?
发布时间:
2021-02-02
Tris全称叫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它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生物缓冲剂,其盐酸盐溶液不仅被广泛用作核酸和蛋白质的溶剂,例如TAE和TBE缓冲液,尤其是核酸溶液。它包含伯胺,因此会发生与典型胺有关的反应,例如与醛类。Tris还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络合。
德晟生物作为国内tris的生产厂家,所生产的tris成品为高纯度的粉末白色晶体。最近接到客户电话,反馈高温情况,在126度左右产品的粘度明显增大,原本分散的粉末聚集成细小颗粒,而且是在无水的干燥反应釜中进行的反应,基本排除水分的影响。这一变化会不会影响产品质量呢?
其实这里涉及到温度对Tris晶体结构的影响。分子晶体结构对外部施加条件(例如温度和压力)变化的响应是强大的分子内键合,中等强度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例如氢键)与较弱的分子间范德华接触之间的复杂平衡的结果。通常我们还会考虑压力对结晶形态的影响,我们通过高压反应釜测试,这种压力在75Mpa以上明显影响晶体形状,有效填充空间的附加热力学要求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通常高压反应釜的压力不会超过20Mpa,所以压力的影响在这里不做讨论。
我们测量均使用中子粉末衍射进行。晶体结构的特征是由NH…N H键形成的分子链与链间的范德华相互作用。尽管氢键是最强的分子间接触,但大部分的升华焓可能归因于较弱但数量众多的范德华相互作用。根据在定期DFT计算中确定的声子频率对热膨胀数据进行的分析表明,在非常低的温度下的膨胀受外部晶格模式控制,但在126℃以上,分子内环挠曲模式的影响也变得显着。热膨胀的主要方向取决于不同范德华相互作用对距离变化的敏感性。
施加压力时产生的应变的主要值与可变温度研究中确定的值类似,但由于需要通过在高压下填充空隙来最小化体积,因此各向同性。当温度降低到常温之后,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减弱,分子间的H建相互作用,偶极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弱,tris呈现松散的白色粉末结构,这就是我们通常看到的成品的形状。以上的变化均为物理变化,是分子间极性的瞬时变化,并不会改变分子本身的化学性质,因此不存在产品质量问题。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德晟生化是一家专注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高科技企业,为中国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种类齐全的高品质产品。生产的tris,Tris-HCL,Bicine、CAPS、MOPS、TAPSHEPES等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开发应用、生物技术等诸多领域。客户遍布大学、研究所、医院、生物技术公司和食品工业等单位。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德晟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