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剂影响检测结果的途径

发布时间:

2021-11-23


基于常用抗凝剂的作用机制、抗凝剂的结构特点及体外诊断试剂的组成成分等因素简单总结临床检测项目中常用的抗凝剂影响体外诊断试剂使用过程的检测结果的主要途径。

  1. 通过影响体外诊断试剂的成分

化学发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等方法学的体外诊断试剂,通常其组成成分中含有标记物,而抗凝剂会与标记物相结合,影响该试剂成分的稳定性,从而影响整个检测系统的反应体系。如EDTA抗凝剂会与试剂组分中的铕标记物发生螯合反应,影响带标记物的抗原/抗体与被测物结合,从而影响检测结果。

  1. 通过影响血液样本中的成分EDTA抗凝剂作为一种螯合剂

能络合血液成分中的阳离子,干扰血液样本中阳离子的浓度从而影响检测结果,故电解质分析用的体外诊断试剂应排除使用添加EDTA抗凝剂的样本。EDTA也会作用于冷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使得血小板发生聚集作用,造成血小板假性减少。另外,草酸铵、肝素铵等铵盐类抗凝剂会增加血液样本中氮的成分,因此尿素、血氨等测定试剂是不宜用于添加铵盐类抗凝剂样本的检测。

  1. 通过影响血液样本中酶的活性基于肝素抗凝的作用机制

其具有影响凝血酶活性的作用,因此不能用于血凝试验项目中。另外DETA、草酸能络合镁离子,形成螯合物,会抑制丙酮酸氧化酶、碱性磷酸酶等的活性,故而对被测物为丙酮酸氧化酶、碱性磷酸酶等的检测结果产生负干扰。

  1. 通过影响检测过程的反应条件

基于PCR类技术的检测试剂,检测过程依赖于Taq聚合酶的活性进行聚合酶链反应,而样本中添加抗凝剂肝素,会直接抑制聚合酶的活性,影响整个检测系统中的反应条件,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综上,原则上所选择的抗凝剂带有的离子不应与检测离子相同,检测结果会直接受抗凝剂本身离子影响而造成结果的偏差。其次是避免抗凝剂直接与试剂组分中的物质反应,影响产品的反应体系。另外,所选择的抗凝剂也不应影响被测物酶的活性,或者干扰血液成分的浓度、形态分布和产生聚集效应等。

 

抗凝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