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IVD企业都忽略了!3大维度决定新产品成败

发布时间:

2025-05-01


在IVD行业,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往往取决于三个关键维度:天时、地利和特殊认识。然而,90%的从业者只关注技术或市场,却忽略了更深层的风险预判和资源整合。

 

 

1. 天时:抓住外部条件的变化

IVD行业受政策、技术和市场需求影响非常大。例如,集采政策导致化学发光试剂价格大幅下降,提前优化成本结构的企业(如迈瑞医疗)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因此,能否敏锐捕捉行业趋势,决定了新产品能否抢占先机。

 

2. 地利:发挥特有资源优势

国产IVD试剂早期性能虽不如进口产品,但凭借低成本、本土化服务和基层市场渗透,逐步实现“农村包围城市”。如今,国产试剂已能与进口品牌抗衡,这得益于对产业链资源的深度把控。

 

3. 特殊认识:用跨界思维突破瓶颈

IVD是交叉学科行业,涉及生物、机械、光学等多个领域。例如,当同行聚焦检测精度时,有人通过冻干技术优化运输和储存环节,降低成本并提升稳定性。这种差异化认知,往往能开辟新赛道。

 

如何筛选正确的创新方向?

评估竞争对手:IVD产品上市周期长(3-5年),需预判有多少团队具备同等“天时地利”。若潜在竞争者过多,需重新优化方案。

系统性分析失败案例:例如,质控品偏差可能源于赋值误差、校准偏倚或单位转换问题。只有深挖根源,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为什么筛选比盲目创新更重要?

有人认为“过度筛选会压制创新”,但事实上,企业创新的核心是成功率。有一位管理学家层指出:“排除90%的想法,经济上才划算。”IVD行业尤其如此——许多创始人来自科研背景,习惯追求“突破性创新”,但产业界更需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平衡创新与风险,打造差异化产品

黑石集团苏世民曾说“不要考虑别人为什么不做”,但这适用于资源禀赋极强的少数人。对大多数企业而言,理性评估+差异化竞争才是成功关键。

在IVD领域,原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产品性能。例如,德晟新材料专注于IVD核心原料研发,提供高稳定性、低批间差的抗原抗体、酶制剂及其他诊断试剂原料,帮助客户突破技术瓶颈,缩短研发周期。用优质原料赋能创新,才是IVD企业“天时地利”之外的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