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D上游原料采取低价策略在当前市场环境中是否可行
发布时间:
2025-09-03
在体外诊断(IVD)产业的庞大生态系统里,上游原料作为整个产业的根基,其市场策略的选择非常重要。低价策略近年来在 IVD 上游原料市场频繁被采用,然而,这一策略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究竟是否可行,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PIPES缓冲剂原料)
一、市场竞争格局与低价策略的初步审视
IVD 上游原料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数量众多。据相关统计,国内拥有超过 300 家原材料企业 ,如此庞大的企业数量导致市场高度分散。在这样的格局下,部分企业试图通过低价策略来获取竞争优势,希望借此扩大市场份额,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以生化诊断原料市场为例,众多国内企业集中于中低端领域,产品同质化严重。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一些企业大打价格战,将产品价格一降再降。这种低价竞争在短期内或许能吸引部分对价格敏感的客户,使企业获得订单量。然而,从长远来看,这种策略的弊端也逐渐显现。长期的低价销售使得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微薄的利润难以支撑企业进行持续的研发投入,限制了产品质量的提升和新产品的推出,可能导致企业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
二、产品质量与客户需求的考量
IVD 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诊断的准确性,因此,下游客户对于原料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虽然低价策略可能会吸引一些对价格敏感的客户,但对于大多数注重产品质量的客户来说,过低的价格往往会让他们对产品质量产生疑虑。即使某些低价原料在初步测试中表现 “能用”,但与高质量原料相比,在长期稳定性、批间一致性等关键指标上可能存在较大差距。这种质量上的不确定性使得客户在选择原料时会更加谨慎,不会仅仅因为价格低廉就轻易更换供应商。所以,单纯依靠低价策略,难以满足市场对高质量原料的核心需求,也无法在市场上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
三、成本结构与发展的矛盾
IVD 上游原料的生产涉及到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研发方面,开发新的原料产品、优化现有产品性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生产过程中,原材料采购、设备维护、人员工资等成本也不容小觑。
当企业采取低价策略时,为了维持利润,往往不得不削减成本。可能会选择降低原材料采购标准,减少研发投入,或者降低质量控制的严格程度。这些做法虽然在短期内能够降低产品价格,但从长期来看,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发展能力。
四、国产替代与供应链的影响
在当前贸易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IVD 上游原料的国产替代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我国 IVD 原料市场高度依赖进口,关键原材料进口占比超 80% ,这种对进口原料的过度依赖,使得国内 IVD 产业面临供应链不稳定的风险。其中在推动国产替代的过程中,价格因素确实是一个重要的竞争优势。国产原料企业如果能够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供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将有助于加速国产替代的进程,提高国内 IVD 产业的供应链安 全性。然而,低价策略不能以牺牲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为代价。企业需要在价格、质量和技术创新之间找到平衡,通过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逐步打破进口品牌的垄断,实现国产原料的发展。如果仅仅依靠低价竞争,虽然可能在短期内获得市场份额,但难以从根本上提升国产原料的竞争力,也无法真正保障供应链的稳定。
虽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低价策略可能会在短期内带来市场份额增长,但从长远来看,它与市场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企业的成本结构和发展目标等方面存在诸多矛盾。IVD 上游原料企业应更加注重产品质量提升、技术创新和客户服务,通过差异化竞争来获取市场优势,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而非单纯依赖低价策略。
(酶底物)
湖北新德晟作为IVD原料供应商,坚持以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为核心竞争力。公司在生物缓冲剂、化学发光试剂等领域深耕细作,通过优化合成工艺、严格质控体系,确保产品纯度与批次稳定性,如HEPES缓冲剂纯度达99%以上,吖啶酯类发光试剂发光灵敏。同时,新德晟聚焦细分领域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原料服务。如果您有采购需要,欢迎随时联系!
IVD上游原料,PIPES,酶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