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内IVD市场有哪些结构性调整

发布时间:

2025-09-19


2025年,国内体外诊断(IVD)市场正处于深度变革期,多重因素交织推动着市场格局的结构性调整。从政策导向、技术演进到市场需求转变,IVD行业面临着挑战与机遇,企业在这场变革中不断探寻新的发展路径,市场结构也随之发生显著变化。

 

酶制剂原料)

 

一、集采政策重塑市场竞争格局

自2021年安徽拉开IVD集采序幕以来,历经多轮集采,市场格局已发生深刻改变。截至目前,常规生化、发光等领域的大量检测项目已被纳入集采范围,从金额来看,生化领域约70亿、免疫领域约160亿的市场规模消失,合计230亿市场蒸发 。众多IVD企业的财报数据反映出这一冲击:2024年,70家IVD相关企业中25家亏损,大部分企业营收利润双减;2025年一季度,60家上市国产IVD企业中仅9家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行业整体跌幅达五年来峰值。

在集采政策影响下,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头部集中趋势。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品牌影响力,在集采中更具竞争力,能够通过以价换量维持市场份额与营收规模。例如在生化诊断领域,由于技术成熟、国产化率高、企业数量众多,集采后价格竞争激烈,头部企业虽盈利空间受挤压,但仍能保持地位。而中小企业则面临更大生存压力,在成本控制、研发投入等方面难以与头部企业抗衡,部分企业甚至面临破产倒闭。

有数据统计,预计未来3年将有50%的中小企业出局。以安徽省牵头的28省IVD集采为例,此次集采备受关注,因其涉及癌瘤标志物和甲状腺功能这两类化学发光试剂市场中规模较大的项目,且触达大部分市场。企业在集采中面临着增量与降价空间的权衡,这对企业的市场策略与盈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优化供应链、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以适应集采后的市场竞争。

 

二、检验科改革压缩市场空间

2025年,针对检验科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正在重构IVD行业的生存环境。检验收费下调,2024年10月医保局启动2轮检验调价,2025年多地医保局纷纷跟进。例如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等单个项目平均降价超40元;围绕癌瘤标志物检验项目,要求不高于每项50元,各地上下浮动不超过10% 。这使得IVD企业的产品售价降低,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加速推进同样对IVD市场产生影响。2025年各省市检验结果互认明显加速,目前有24个省份互认的项目超过100项。例如京津冀鲁地区、陕甘青宁新晋蒙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川渝两地等都在积极推动检验结果互认。这减少了机构对部分检验检查项目的重复检测需求,压缩了IVD企业的存量市场规模。

 

三、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尽管国内IVD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但国产替代进程却在持续加速。在生化诊断、血细胞分析、分子PCR检测、NGS(二代基因测序)和POCT(即时诊断)等产品领域,国产替代比例已达到60%-70% 。随着政策的持续鼓励以及产业技术能力的提升,相关技术正逐步趋近于自主。以免疫诊断中的化学发光市场为例,目前进口品牌仍占据国内过半市场份额,但随着关税调整、带量采购的持续推进,本土头部企业凭借性价比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国产IVD企业在关键技术研发、材料工艺创新、规模化生产等方面不断发力,以缩小与进口巨头在分子诊断、质谱仪、POCT等领域的设备或部件上的差距。

 

(生物缓冲剂Tris

 

2025年国内IVD市场的结构性调整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集采政策与检验科改革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促使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优化市场格局。在这场变革中,IVD企业需要顺应市场变化,调整经营策略,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发展。湖北新德晟公司作为上游IVD试剂原料供应厂家,可提供生物缓冲剂、发光试剂、酶底物等多类核心原料,涵盖HEPES、Tris、鲁米诺、吖啶酯、TOOS等常用产品。依托成熟合成工艺与严格质控体系,产品纯度高、批次稳定性强,适配化学发光、酶联免疫、生化诊断等主流技术平台。如果您有采购需要,欢迎随时联系!

 

IVD市场,酶制剂,T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