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下的 IVD 企业生存法则:从价格战到技术壁垒构建

发布时间:

2025-10-31


在医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集采政策已成为影响体外诊断(IVD)行业发展的关键变量。自 2023 年以来,IVD 领域集采全面铺开,从生化诊断到免疫诊断,众多产品价格大幅跳水。如 2024 年安徽省牵头的 28 省 IVD 集采,涉及癌瘤标志物、甲状腺功能等化学发光试剂核心品类,平均降价幅度达 72%。这一现象反映出集采对 IVD 行业的冲击已从边缘渗透至核心,企业原有的价格竞争策略难以为继,构建技术壁垒成为破局关键。

 

(显色底物TOOS瓶装)

 

一、集采冲击下的 IVD 行业现状

(一)营收利润双下滑,行业面临洗牌

集采政策实施后,IVD 企业业绩普遍承压。2025 年一季度,A 股 60 家 IVD 上市企业中,超七成营收同比下滑,超半数利润腰斩甚至亏损。这背后不仅是产品价格降低,还包括医院采购量未达预期、回款周期延长等因素。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超 270 天已成常态,大量资金被占用,严重削弱企业研发与运营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因缺乏规模优势与成本控制能力,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二)价格战难以为继,倒逼企业转型

在传统细分市场,如生化诊断领域,技术成熟、国产化率高,企业数量众多,集采前就已深陷价格战泥潭。集采后,价格竞争愈发激烈,利润空间被压缩。但单纯依靠降价获取市场份额的策略已走到尽头,企业需要寻找新的生存路径。部分企业开始尝试通过优化供应链、降低生产成本来应对价格压力,但这只能缓一时之困,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实现发展,企业需要摆脱对价格竞争的依赖,向技术创新驱动转型。

 

二、构建技术壁垒的重要性

(一)突破集采价格束缚

集采规则下,产品价格受成本与市场竞争双重制约。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可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升产品性能,从而在价格谈判中占据主动。

(二)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力

IVD 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尤其在集采后,产品价格趋同,差异化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可开发出具有特别性能的产品,满足临床多样化需求。

(三)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形势波动、原材料供应不稳定等因素,增加了 IVD 企业运营风险。掌握关键技术的企业,可通过自主研发替代进口原材料,构建自主可控供应链。例如,一些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抗体、酶等生物活性原料,摆脱对进口原料的依赖,降低外部风险。技术壁垒的构建能提升企业供应链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保障企业长期稳健发展。

 

三、IVD 企业构建技术壁垒的策略

(一)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核心技术突破

研发投入是技术创新的基础。IVD 企业应提高研发资金占比,重点关注免疫诊断、分子诊断等前沿领域。在化学发光技术方面,提升检测灵敏度、特异性与检测速度,缩短检测时间,是当前研发重点。同时,企业应注重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二)加强原料自主研发,掌握产业上游控制权

原料自主研发是构建技术壁垒的关键环节。IVD 试剂对原料质量、性能要求高,传统外购原料存在价格高、供货不稳定、批次差异大等问题。企业应建立自主原料开发平台,实现抗体、酶等关键原料自给自足。通过原料自主研发,企业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一致性与稳定性,掌握产业上游控制权。

 

(生物缓冲剂CAPS

 

在集采常态化的大背景下,IVD 企业需要摒弃传统价格战思维,将发展重心转向技术壁垒构建。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原料自主研发、打造差异化产品组合与重视人才培养,企业能够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突破集采政策束缚,实现发展。湖北新德晟作为上游IVD试剂原料厂家,它可以提供覆盖生物缓冲剂、发光试剂、酶制剂等多品类的原料产品,如HEPES、鲁米诺、吖啶酯、TOOS等常用试剂。依托成熟的生产工艺与严格的质控体系,其产品纯度高、批次稳定性好,能适配化学发光、酶联免疫、生化诊断等多种技术平台。公司配备专业技术团队,提供克级至公斤级灵活供货,为IVD试剂生产企业提供稳定的原料支持与技术服务。如果您有采购需要,欢迎随时联系!

TOOS,C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