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试剂诊断系统介绍

发布时间:

2019-06-20


临床生化中,通常用手动或自动生化分析仪来测定酶类、糖类、脂类、蛋白和非蛋白氮类等指标,用于血糖、血脂、胆固醇、肝功能、肾功能等基础检查项目,来判断人体是否处于健康状态,并判断是由何种原因引起。

其基本原理都是利用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对样品进行检测,最终回归于分光光度法的检测。不同的生化诊断差异主要还是体现在前面不同的检测系统,下面分别说明。

一、NAD+-NADHNADP+-NADPH)系统。

还原态的NAD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和NADP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在340nm有特征性吸收峰,而变成氧化态后,就没有特征吸收峰了,利用其偶联的脱氢酶(工具酶)反应,根据340nm吸光度的变化,可以测定物质的浓度或活性。

应用此系统的临床项目有:ALT(丙氨酸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CK(肌酸激酶)、LDH(乳酸脱氢酶)、CK-MB(肌酸磷化脢-同工脢)、α-HBDH(α-羟丁酸脱氢酶) 、 Glu(血糖)、UREA(尿素)、NH4+CO2

ALT(丙氨酸转氨酶)为例,ALT能催化L-丙氨酸生成L谷氨酸和α-丙酮酸的反应,生产的产物在乳酸脱氢酶(LDH)的催化下使NADH变成氧化态,NADH减少从而引起340nm处吸光度下降,下降速率与ALT活性成正比(酶动力学法),因此可以测定ALT的活性。

二、p-NPp-NA系统

p-NA(对硝基苯酚)或p-NP(磷酸对硝基苯酚)在405nm有特征性吸收峰,根据405nm吸光度的变化,可以测定物质的浓度或活性。

应用此系统的临床项目有:ALP(丙氨酸转氨酶)ACP(酸性磷酸酶)、r-GT(谷氨酰氨基转移酶)、AMY(淀粉酶)等

ALP的的检测原理(IFCC)为例,在镁离子和锌离子存在下,碱性磷酸酶会解离对硝基苯酚磷酸盐生产磷酸盐和对硝基苯酚,用ALP催化,对硝基苯酚增加,405nm处吸光度上升,上升速率与ALP的活性成正比,因此测定吸光度可以测定ALP活性。

三、H2O2偶联的指示系统

这个系统用的非常广泛,通常用到的有GOD(葡萄糖氧化酶)和POD(过氧化物酶)以及色原:传统色原苯酚,新型Trinder’s试剂(如ADPS试剂、MAOSTOOS等),DA46DA67等。

四、其它显色反应

TP的反应:蛋白质中的肽键(—CONH—)在碱性溶液中能与铜离子生产紫红色络合物,

导致540nm处吸光度增加,增加的程度与蛋白质的含量(肽键含量)成正比。

ALB的反应:在pH4.2的环境中,溴甲酚绿在有非离子去垢剂聚氧乙烯月桂存在时,可以蛋白质形成蓝绿色复合物,导致630处的吸光度增加,增加的程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生化反应,生化试剂检测,显色底物,生物缓冲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