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凝剂-加快血液检测核心原料

发布时间:

2020-08-05


随着各种垃圾食品的出现、熬夜现象的普遍,疾病开始逐步年轻化,甚至出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年龄集中在20-30岁了。而血液检测是检测疾病的快速简单、普遍的方法。因为时代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一切的节奏都被拉快,血液检测速度也随之加快,而这个主要核心原料是促凝剂

 

采血管添加剂系列产品

    血清是临床生化、免疫等试验检测的主要标本之一。目前医疗机构获取血清标本的手段主要是通过采集静脉血液后,待血液全部凝固后离心分离而得。正常情况下,离体后的血液标本需要60 分钟以上才能全部凝固,甚至不凝固,难以满足实验室快速检测的需求。

    目前医疗机构用于采集静脉血液标本的容器主要包括真空采血管或以一次性注射器采集血液标本后注入非真空容器,容器的材质分为玻璃和塑胶。正常情况下,采集后的血液标本在室温时(2-35℃ ) 自然凝固需要很长时间,一般玻璃管需要60 分钟以上,塑胶管需要90 分钟以上。由于临床需要实验室提供快速准确的实验室生化、免疫等检测指标,如果采集后的血液标本不加处理,在时间上很难满足临床需求,尤其是急诊病人,更需要得到快速准确的检测结果。传统的促进血液凝固的方法主要是在采集后的血液标本中加入白陶土及脑磷脂等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的物质,但随着临床实验检测手段的进步,一些自动化、智能化的生化、免疫检测仪器不断更新并用于临床检测分析,这些自动分析仪器的灵敏度、准确性不断提高的同时对标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血液凝血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的生化反应: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2.凝血酶原激活物在钙离子的参与下使凝血酶原转变为有活性的凝血酶;

3.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肉眼可见的血块形成既是纤维蛋白形成的物理现象,也是一系列酶促生化反应的终点。

整个过程涉及许多凝血因子。在生理条件下,凝血因子一般处于无活性的状态,当这些凝血因子被激活后,就产生了至今仍公认的“凝血机制瀑布学说”的一系列酶促反应并导致血液凝固。组织因子即组织凝血活酶或凝血因子Ⅲ是不存在于动物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属脂蛋白,其中主要成分为磷脂。组织因子脂蛋白广泛存在于动物组织如脑、肺、胎盘中,在组织损伤后被释放出,作用于外源性凝血系统,并与内源性凝血系统产物在凝血酶的催化作用下促进共同性凝血途径以达到凝血功效。

血液促凝剂的主要功能是加速血液凝固,即在不影响血液必要组分的情况下缩短离体血液凝固时间,并促进血清分离。

血液促凝剂性能应考量:

1.促凝时间:血液与促凝剂接触后到全部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2.促凝效率:使血液达到很好促凝功效所需加入的促凝剂的相对量。

3.凝结效果:血液凝固后血清的渗出量。

4.分离效果:促凝后的血液经离心处理后能否达到血清分离、清晰,是否出现溶血现象。

5.对血液必要组分的影响:使用促凝剂不能对血液的临床检验结果及血液制品的性能质量产生有害影响。

德晟专注研发生产采血管添加剂有15年丰富经验,可提供优质原料产品血液抗凝剂凝剂、肝素钠、肝素锂、EDTA二钾和EDTA三钾,血液检测试剂产品一直备受客户信赖,有需要的欢迎来电详询。

 

采血管添加剂,促凝剂,促凝剂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