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IVD行业没信心,这3点是重要原因
发布时间:
2025-09-30
在医学健康产业版图中,体外诊断(IVD)行业曾被视为很具潜力的领域。然而,当下市场中却弥漫着对 IVD 行业信心不足的情绪。这一现象并非空穴来风,深入分析,可发现市场需求变动、政策环境调整以及竞争格局恶化这三大关键因素,正持续冲击着 IVD 行业的发展根基,令从业者与投资者心生忧虑。
(生物缓冲剂HEPES)
一、市场需求端:增长乏力,缺口难填
随着疫 情消退,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常规检测市场容量增速显著放缓,难以填补疫 情褪去后留下的业绩缺口。2025 年其受经济周期及行业宏观政策环境影响,业务发展承压,净利润亏损严重。从需求侧来看,医院与患者在非疫情时期,对非必需检测项目的支出更为谨慎。数据显示,部分 IVD 企业的常规业务收入增长率从疫情期间的两位数骤降至个位数,甚至出现负增长。
同时,人口老龄化虽在某些程度上增加了检测需求,但增速低于预期。且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提升与医学发展,部分病情在早期得以控制,相应的中晚期检测需求减少。例如,在癌瘤检测领域,由于早期筛查技术普及,中晚期癌瘤检测项目的市场需求增长缓慢,这使得专注于该阶段检测产品的 IVD 企业面临困境。
二、政策环境:控费集采,压力重重
行业控费是长期趋势,这对 IVD 行业影响深远。DRG/DIP 支付改革落地后,医院检验科控费趋严。医院为控制成本,一方面减少非必需检测项目,另一方面对检测项目进行拆分,这直接压缩了 IVD 企业的存量市场。在某地区实施 DRG 支付改革后,当地医院对部分常规生化检测项目的采购量下降了 20% - 30%。
集采政策更是给 IVD 企业带来巨大压力。2024 年安徽省牵头 27 省 IVD 集采,涉及癌瘤标志物、甲状腺功能检测试剂等大品种;2025 年下半年 28 省集采将陆续落地,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集采后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企业为维持市场份额,不得不接受低价中标,同时还需投入更多成本优化供应链,以降低成本,这对企业运营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此外,检验结果互认政策的推进,也降低了重复检测需求。机构之间检验结果互认范围扩大,使得 IVD 企业的市场规模进一步收缩,企业间竞争愈发激烈。部分企业为维持与医院合作,不得不接受更宽松的付款条件,导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延长,资金回笼困难。
三、竞争格局: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
众多中小企业为争夺有限市场份额,陷入价格战,导致市场竞争环境恶化。在生化诊断等传统细分领域,技术成熟、国产化率高、企业数量众多,价格竞争尤为激烈。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甚至不惜牺牲产品质量,这不仅损害了行业整体声誉,也加剧了市场的无序竞争。
同时,IVD 行业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多数企业集中在常见检测项目领域,产品在技术、性能、质量等方面差异较小。以血糖检测试纸为例,市场上众多品牌的产品在检测原理、准确性等方面相差无几,企业难以通过差异化竞争建立优势。在分子诊断、质谱仪等领域,进口品牌仍占据主导地位,国产企业市场份额较低。
面对对 IVD 行业信心不足的现状,分析市场需求增长乏力、政策环境不利以及竞争格局恶化这三大关键因素后,我们清晰地看到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但挑战与机遇并存,企业若能在困境中积极求变,如加大研发投入实现技术创新、拓展新兴市场、优化产品结构等,仍有望在变革的浪潮中找到新的发展路径,重塑行业信心。
(葡萄糖脱氢酶)
湖北新德晟作为上游IVD原料厂家,在此次浪潮中也深受打击,但很快崛起,调整业务板块,创新优化,积极拓展酶制剂原料市场,现有完整产业链,采血管添加剂、生物缓冲剂、显色底物、发光试剂,酶底物等均有出售。如果您有采购需要,欢迎随时联系!
IVD,生物缓冲剂,HEPES,葡萄糖脱氢酶
上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