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IVD市场做出了哪些结构性调整

发布时间:

2025-11-25


在医学行业不断发展与变革的浪潮中,国内体外诊断(IVD)市场近年来经历了深刻的结构性调整。这些调整受政策导向、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驱动,不仅重塑了市场竞争格局,也为行业未来发展勾勒出新的方向。

 

(显色底物原料TOOS

 

一、政策推动下的价格与市场格局

1.集采促使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自2021年起,IVD领域集采铺开,覆盖生化、免疫、分子等多个细分板块。以生化诊断为例,多项常用检测项目试剂集采后价格大幅下降,如肝功能、肾功能检测试剂平均降幅超50%。医保局数据显示,集采在生化领域节省了约70亿元人民币,在免疫领域节省了约160亿元人民币。这使得IVD产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减轻医保支付与患者负担。从市场反馈看,价格敏感型客户,如基层机构,采购量显著增加,推动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2.市场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优势凸显

集采对企业综合实力要求严苛,具备规模效应、成本控制能力及完善销售渠道的头部企业优势明显。在免疫诊断化学发光试剂集采中,新产业凭借技术、产能与品牌优势中标,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2024年,新产业化学发光试剂在国内市场份额提升至15%左右,较集采前增长约3个百分点。部分中小企业因成本压力、技术短板难以中标,逐步退出市场,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CR5(行业前五名企业市场份额之和)从2020年的35%提升至2024年的45%左右。

 

二、技术创新引导细分赛道发展

1.新兴技术崛起,驱动分子诊断等赛道增长

随着分子诊断技术快速发展。二代测序(NGS)、数字PCR等技术在癌瘤基因检测、遗传病诊断等领域应用日益广泛。2024年,国内癌瘤基因检测市场规模达120亿元,年增长率超20%,其中基于NGS技术的检测项目占比超60%。

2.传统赛道技术升级,增强产品竞争力

传统的生化、免疫诊断赛道也积极进行技术升级。生化诊断领域,自动化、智能化成为趋势,多参数生化分析仪不断涌现,检测速度与准确性大幅提升。免疫诊断方面,化学发光技术持续优化,发光效率、灵敏度提高,拓展了检测项目范围,如在甲状腺功能、癌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更加准确。

 

三、需求变化引发市场布局调整

1.基层市场受重视,产品适配性增强

分级诊疗政策推行下,基层机构诊疗量逐年增加,对IVD产品需求日益增长。但基层市场对产品价格敏感度高,且要求操作简便、结果快速准确。针对这一需求,企业纷纷推出适配基层的产品。如POCT(即时检验)产品,血糖、血脂快速检测试剂,操作简单,无需专业技术人员,5分钟内即可出结果,价格亲民,在基层市场销量持续增长。2024年,其基层市场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30%,较上一年增长15%。

2.消费级诊断市场兴起,家用检测产品增多

随着居民健康意识提升,消费级诊断市场悄然兴起,家用IVD检测产品需求增加。妊娠检测、抗原自测等产品的成功推广,为市场开拓了方向。

 

四、供应链优化保障产业稳定发展

疫情期间,供应链受阻,IVD企业面临原材料供应短缺、物流不畅等问题。为降低供应风险,企业加速本地化生产布局,加大对国内原材料供应商的培育与合作,关键原材料本地化采购比例从2020年的30%提升至2024年的60%,保障了生产稳定性。同时,企业通过建设智能化工厂,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国内IVD市场在政策、技术、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正经历着多方面的结构性调整。这些调整是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然过程,为企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

 

(生物缓冲剂HEPES)

 

湖北新德晟公司作为上游IVD试剂原料供应商,生产的生物缓冲剂、发光试剂、显色试剂、酶制剂原料等产品为下游客户提供了关键支撑。其生物缓冲剂如Tris、HEPES等,能稳定检测体系pH值,保障反应环境适宜;发光试剂与显色试剂助力化学发光、酶联免疫等检测方法的信号输出;酶制剂原料则为试剂催化反应提供高活性成分。公司通过严格质控确保原料批次稳定,凭借规模化产能满足客户从研发到量产的需求,成为IVD产业链上游的重要保障。如果您有采购需要,欢迎随时联系!

TOOS,HEPES